(
课件网)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课标要求: 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一、背景: 1、二战给欧洲造成巨大灾难和痛苦 2、二战后,欧洲成为美苏“冷战”的主战场 必要性 3、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4、二战后,欧洲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可能性 一、背景 二、进程: 舒曼计划(1950)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 ———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一、背景 二、进程: 舒曼计划(1950)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 《罗马条约》 (195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布约” (1965年) “布约”即《布鲁塞尔条约》,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共同体依然各自存在。 一、背景 二、进程: 舒曼计划(1950)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 《罗马条约》 (195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布约” (1965年) 欧共体 (1967) :扩大 6国 12国 欧共体的发展 建立关税同盟: 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 对内取消关税,对外统一关税 统一价格,体内优先,建立基金 生产要素自由流通 一、背景 二、进程: 舒曼计划(1950)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 《罗马条约》 (195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布约” (1965年) 欧共体 (1967) “马约” (1992) “马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一体化扩大: 欧共体改名: 欧盟 经济 政治、军事 一、背景 二、进程: 舒曼计划(1950)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 《罗马条约》 (195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布约” (1965年) 欧共体 (1967) “马约” (1992) “马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为什么说“马约”是《罗马条约》以来最重要的里程碑? 将合作领域由经济扩大到政治、军事 一、背景 二、进程: 舒曼计划(1950)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 《罗马条约》 (195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布约” (1965年) 欧共体 (1967) 欧盟 (1993) “马约” (1992) △欧共体改名为欧盟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性质转变: 经济合作为主 经济、政治双重性质 ②一体化扩大: 经济 经济、政治、军事 一、背景 二、进程: 舒曼计划(1950)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 《罗马条约》 (195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布约” (1965年) 欧共体 (1967) 欧盟 (1993) “马约” (1992) △欧盟建立以来有哪些发展? ①统一货币———欧元(2002、1、1) ②成员国扩大: 12个 (1993) 15个 (1995) 25个 (2002) 一、背景 二、进程 三、趋势 方式: 武力 和平 范围: 局部 整体 领域: 经济 经济、政治、军事 规模: 小 大 四、意义 ①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 欧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②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巩固练习: 1、欧洲共同体出现的因素包括 ( ) 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战后国际形势及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 ④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B 2、二战后西欧开始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 ( ) A 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B 欧洲国家之间冲突和战争不断的教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