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5035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247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 cover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案 教学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理清说明顺序; 2.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品味文章的逻辑之美; 3.了解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提炼文章的逻辑结构,品味文章的逻辑之美; 2.引导学生品味阿西莫夫科普文的魅力。 教学方法: 1.迁移教学法。中学生都很喜欢读科普文章,比如《百科知识》、《科技博览》等等,课前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自然迁移到本文中来。 2.导读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型,在教师有效的导读引领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阅读、探究的能力。 21教育网 3.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结合课文和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搜集整理自己曾经读过的科普读物,并总结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查阅有关阿西莫夫的生平,课外阅读他的其它作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师:搜集整理阿西莫夫的生平资料及作品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理清说明顺序; 2.赏析语言,品味文章的逻辑之美。 教学流程: (一)迁移导入———话科普 师:(开场白)据了解,同学们在课外都很喜欢读《科技博览》、《小牛顿》、《十万个为什么》、《有趣的科学》等等,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读过哪些类似的书籍?并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阅读体会和收获。21cnjy.com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话科普) 以上这些书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而且能够将深奥复杂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样的文章我们称之为“科普文”,是说明文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科普文,板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作家作品介绍:阿西莫夫 背景补充:恐龙灭绝 (二)导读探究———理思路 由于本文所探讨的不同科学领域的科学发现能够互相影响的问题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其间贯穿着作者的横向联系、纵向对比等逻辑推理,复杂而深刻,所以,教学本文读懂文章是关键。因此,教学本文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炼文章的逻辑结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逻辑思维得到锻炼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读:明确本文的写作说明对象,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判断本文的说明类型。 明确:(1)说明对象: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2)说明类型:事理说明。 二读:为了让读者信服这个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推理的?能不能用语言进行简述?并勾勒出作者的逻辑结构图?(这个过程较为复杂,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过程中适时引导,并将问题分解,对学生的答案要做恰当的修正,不过要引导孩子自己得出正确答案。)21·世纪*教育网 总结:两篇短文共同说明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2-1-c-n-j-y (三)赏析词句———品语言 例句1: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简析】句中的“肯定”一词体现语言的严密和准确。 例句2: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简析】“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中的“最终也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和准确性。 例句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简析】该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例句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简析】“但谁愿意这样做呢?”一句简单的反问,给客观的说理带来了幽默风趣感,使读者顿时获得了轻松愉悦感。【来源:21cnj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