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61096

【高考复习单元集训】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3302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复习,单元,集训,十二,中国
  • cover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整洁完整。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河南高考诊断A卷,24)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21教育网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2017·景德镇二模,24)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21·cn·jy·com A.两者主张都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B.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 D.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3.(2017·长春二模,26)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勿伐”“不为”“不言”“无欲”“无兵”“无味”“我有三宝,持有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无为是指时有时无的一般的人类活动 B.老子的主张主要是对普通人的道德要求 C.体现对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 D.是老子对现实的不满及消极避世的心态 4.(2017·宁德二模,24)《论语》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A.宗族伦理观念 B.“天人感应”学说 C.中央集权理论 D.“大一统”思想 5.(2018·龙岩一模,24)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1-c-n-j-y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 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 6.(2017·日照三模,24)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罪犯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 C.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 D.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 7.(2017·莆田一模,2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 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 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 8.(2018·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25)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9.(2017·淮北一模,5)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