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362196

1、病毒 教案

日期:2025-11-1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79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病毒,教案
  • cover
1、病毒 课标陈述 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搜集资料并讨论人类的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教材分析 《病毒》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里的第一课。本单元由《病毒》《细菌》和《食用菌》三个课题组成。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两节课,存在着并列关系,每课都探究一类生物体。 病毒是多种多样的,如流感病毒 、乙肝病毒、SARS病毒等等。病毒十分微小,人们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和课上的交流、讨论,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了解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事业的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病毒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概念和文字图片上,当学生在病床上呻吟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们的病是由种种病毒引起的。即使他们知道了一点点,由于病毒的特性所限,也搞不明白病毒到底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种类。这是学习本课的最大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抗击非典”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提出与病毒有关的问题,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参观、展览、记录墙壁上粘贴的关于病毒的资料,100%学生初步认识病毒与疾病的关系、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的分类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3、通过交流汇报以及教师结合课件进行的介绍,100%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病毒性疾病的相关知识。 4、通过交流汇报以及教师结合课件进行的介绍,学生全体了解病毒性传染病的特征和防治。 评价设计 1、通过教学环节(一)(二)“探究病毒与各种疾病的关系达成目标1、4。 2、通过教学环节(三)“探究病毒的特点和分类”达成目标3 3、通过教学环节(二)、(三)、(四)、(五)达成目标2、3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 活动 个性 备课 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非典时期相关内容的录像资料。 (教师)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吗? 提出问题:病毒能引起哪些疾病?有什么症状?病毒性疾病怎样传播的?我们如何预防? 学生简单交流汇报。 播放该视频,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病毒性疾病巨大的危害性。并能提出与病毒有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能顺利探究做好铺垫。 通过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已掌握的知识。 学生自由交流。 通过播放非典时期相关内容的录像资料导入新课。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二、探究过程 (一)参观展览,认识病毒 老师提前把许多关于病毒的资料粘贴在墙壁上。 要求: 1、同学们参观展览,边看边记录。 2、解答心中的疑问,了解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 (二)交流汇报,深入探究 1、先小组交流汇报参观展览的收获 2、集体交流汇总 (1)师根据学生提到的有关疾病展示搜集到的图片(课件播放)如流感、狂犬病、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等,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疾病的外显症状和传播途径。 (2)老师引导学生概括出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病毒虽然能人类带来很多疾病,但是只要我们好好地预防还是可以避免一病毒性的疾病的产生、传播的。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觉得我们都有哪些预防措施 师随机板书:切断传播途径、注射疫苗、注意卫生、锻炼身体等等。 3、小测:病毒能使人、动物和植物生病,那电脑病毒跟它一样吗? (三)认识病毒 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病毒到底是什么样? 1、学生查看资料,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1)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最小的病毒只有20毫微米,最大的病毒有300毫微米,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挂图或幻灯片)。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其结构是很简单的。 (2)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