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63762

(陕西)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9篇《桃花源记》ppt课件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3088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陕西,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 cover
课件17张PPT。第9篇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二、重点句子翻译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其中没有别的树,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到处都是。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三、问题探究 1.理解默写 ①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文中反映桃花源人民和平安乐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⑥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理解运用。 ①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的社会。 ②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 作者虚构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宁静的社会,是为了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③怎样评价作者虚构的社会? 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个社会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空想。 ④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文章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A.增添桃花源的神秘色彩;B.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⑤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A.问渔人从哪里来;B.桃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桃源的原因;C.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D.渔人向桃源人介绍外界情况。四、文章中心 本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从而寄托了作者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社会理想,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