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64730

(陕西)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3篇《孟子三则》ppt课件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3824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陕西,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 cover
课件44张PPT。第3篇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二、重点句子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华丽的住宅却接受了。 5.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作丧失了他的天性。三、问题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舍生而取义(或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义”)。 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用“鱼”和“熊掌”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这是比喻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这是举例论证;用“乡”与“今”对待“万钟”的不同做法进行论证,这是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3.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用比喻的方法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述的问题通俗易懂,为下文论述“舍生取义”作铺垫。 4.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性吗?为什么? 有必要,孟子的“义”告诉我们要有舍己为人等值得学习的精神。5.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①鲁迅先生,用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②湖北青年周冲,为了营救被卡悬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护栏,冒着生命危险,用顽强的毅力托举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义举。四、文章中心 文章通过生与义的对比,以路人宁死不食不义之食与面对物质诱惑而丧失本性的人为例,劝勉人们要时刻保持本心,努力做到舍生取义。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栖守①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②,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③,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④,不可使人易知。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