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64746

(陕西)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15篇《岳阳楼记》ppt课件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3056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陕西,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 cover
课件19张PPT。第15篇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二、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连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光线昏暗,气象变化多端。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6.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边。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茂盛青翠。 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三、问题探究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2.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的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文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4.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 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5.“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四、文章中心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