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64758

(陕西)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21篇《河中石兽》ppt课件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3232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陕西,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 cover
课件15张PPT。第21篇 河中石兽(纪昀)[新增]陕西专用版本导航(人教七上第25课)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钯”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颠”通“癫”,疯狂一起 并列 经历 阅读 事物的道理、规律 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罢了 耳朵 听 用鼻子嗅 停止 已经 本来 坚固 名词活做动词,划船 动词活做名词,洪水 水边 倒塌 推究 埋没 信服 正确的言论 表原因的发语词,可译为因为,由于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于是,就 既然这样,那么……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3.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丢失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地方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三、问题探究 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文中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庙僧的嘲讽,隐含着讲学家的自恃博才、骄傲自信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以及他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四、文章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依照常情作出主观判断,同时也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倒塌 终究,到底 累 好处,用处 B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他的儿子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4.【乙】文中农人的行为可以用【甲】文中哪一句话来反驳?你从这两个故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