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05756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7次 大小:173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小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 题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课 型 复习 课 时 第 课时 主备人 执教者 审 核 审 签 累 计 课 时 总第 课时 使 用 时 间 第8课 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思想基础: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3.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4.主要内容: ⑴思想上: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⑵政治上: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⑶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5.历史意义: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历史性转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⑵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二、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内改革) 1.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这项改革。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内容: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影响:①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②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富裕起来了。③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 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对内改革的同时,邓小平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加速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过程:(1)建立经济特区: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②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城市:开放了广州、上海、福州、宁波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设立经济开放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格局:已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拓展】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实事求是。】 第9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1.地位: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2.过程: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大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主要目标与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4.意义:推动现代化建设,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原因:加入WTO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时间:2001年112月11日。 3.意义: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 第10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 1.核技术领域:原子弹、氢弹。 (1)成功研制:①1964年10月,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