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13570

【备考2018】语文中考专题复习 第十六讲 命题作文 课件(浙江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6798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浙江,课件,作文,命题,第十六,备考
  • cover
(课件网) 第十六讲 命题作文 中考一轮复习 浙江版 真题再现 1.(2017·杭州)按要求作文。(书写分5分)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比如,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出发,不只是为了到达,更是为了沿途的风景;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家,不只是“港湾”,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请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以“ ,不只是 ”为题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章立意来自材料。 (2)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16行)。 (3)写出真情实感,但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真题再现 【解析】本作文题为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半命题补题有三种:前补、后补,首尾补。本作文题属于第三类,这样的补题较前两者而言,自由度更大。 【审题立意】审读导语,抓准切点 仔细阅读作文的导语,抓住其中的关键句“生活中,许多人和事不是单一。”这里潜伏着两个关键词“生活”与“单一”。“生活”的指向又在何处?导语中例举了“成长”“出发”“父母”“家”…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写出自己对“不是单一”的思考与感悟”。 写作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强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能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考生关注生活,写自己的所思所感。 【补题指导】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关联词“不只是…更是”,前后形成对比递进关系,这种对比可以是外与内、过程与结果,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享受与付出等。对同一感知对象,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个性化认识。所以题眼在“不只是”,这是限制,也是区分学生有没有思考感悟的关节点。思辨的落点应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重点放在“更是”后半部分题干,也就是挖深“此外的是什么”,避免人云亦云。 【写作方法】这种补首尾的本命题命题开放度较大。导语中提示考生可以从“成长”“出发”“亲情”“家”等角度切入,当然后面的省略号暗示考生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切入。但一定要“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进而要写出一个由表及里的思索过程。因此,运用插叙、倒叙手法可以使行文显得跌宕起伏,借助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要避免的就是题材老套、千篇一律。建议可以挖掘一些人无己有的陌生化题材,加上个性化心理,这样的文章就会染上“俺”的味道,绽放“我”的风采。 【避免误区】这道试题审题的难点在于补好题干中的空白“,不只是”。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犯以下错误:误区一:补题不严。前后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没有一定的递进序。尤其是没有补出“不只是”后半部分“更是”的深邃与个性之处。误区二:题材老套,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妈妈的一杯牛奶、一杯咖啡似乎成了亲情永远的标志,成了迈不过去的坎。误区三:就事论事。考生为叙事而叙事,不会在行文中运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法帮助升华主旨。 真题再现 【答案】 六月,不只是毕业 夜已三更,窗外月朦胧,西风鸣络帷,不许愁人睡。只得深夜独倚阑杆,细数落花,深忆三年同学情缘。悄然间,泪早已滑落,划破那浩瀚的时间汪洋。 不知何处毕业骊歌响起,呜呜咽咽地落断人肠… 门前,那一棵树绿得发亮,绿得盎然。树丛中还有些许知了在不知疲惫地吼着,在这个漫漫的午夜,在这个开始燥热的六月。 六月,到了。是否仅仅意味着毕业? 那传来传去的毕业册不知已落下几个人的笔迹?不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