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34382

第9课 对外开放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625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9课,对外开放
  • cover
课题 第9课 改革开放 备课时间 2018.3.19 课节累计 11 科目 历史 班级 8年2/3/5/8 课 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对外开放的格局。 2.教学难点: 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 时间 教学 手段 启: 回顾旧知: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目的和概况(尝试、推广、深化)?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表现(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分配方式)?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影响? 2.分析材料,导入新课 读: 导学提纲 1.首批特区有哪些?特区“特”在哪里?设立特区的意义? 2.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对外开放格局? 3.加入世贸组织:时间、意义? 议:经济特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影响?(小组讨论) 知: 一、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材料一:据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统计,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三分钱,……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 ———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 材料二:1978年,我国企业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材料三:1972年,中国政府曾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中国也不向外国输出资本。1974年外贸部的一篇文章也明确表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会引进外国资本。”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 学生回答:需要。 教师提问:据你们所了解,中国有哪些属于开放的区域呢? 学生回答:深圳、汕头、上海?????? 教师提问:这些区域是什么时候成为开放区域的,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 材料1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材料2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 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 2.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材料1 经济特区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场。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是个试验,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在邓小平同志眼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办经济特区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不仅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而且在世界经济性特区发展史上也是一个新的贡献。 材料2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