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43106

《坛经》 课件(50张)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8484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坛经,课件,50张
  • cover
(课件网) 坛 经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慧能与禅宗 慧能(公元638-713年)俗姓卢,世居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他在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学佛。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慧能创立的禅宗,不仅与印度佛教以及中国其他佛教宗派不同,而且与旧有的各派禅学不同,它是佛教内部的一次革新。禅宗的根本特点是强调精神的领悟,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悟”,它自称是“教外别传”。 其经典便是《坛经》。 《坛经》又称《六祖坛经》或《六祖法宝坛经》,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坛经》大致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序。主要叙述了慧能于大梵寺说法,法海集记《坛经》的缘起。 第二部分为《坛经》的主体部分。这部分经文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集中阐述了慧能独创性的祖宗学说。 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叙述了慧能去世前对十名弟子等的嘱咐及临终前后的事情。经文还描述了慧能去世后的情景,并以此作为全经的结束。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以心传心 禅宗的思想 佛性本有 无住生心 顿悟法门 二、《坛经》的基本义理 “无念”中以“诸法无我”最为重要,因为这是人生得以解脱的最重要的法门。 世界上的那些芸芸众生因为不懂“无我”原理,执著地在“我”字上下功夫,所以这样一来,名利、宠辱、贫富、得失,便就无不成为绳索缰锁,把个自我捆缚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丝灵性。 三、《坛经》的历史与现实影响 从《坛经》中体现出来的思想看,禅宗在摆脱外来宗教束缚同时,还与中国传统思想结成联盟。 禅宗的佛性论不仅与儒家的忠教论接近,而且还竭力与庄子的虚静思想,玄学的得意忘言理论以及旷达放浪、蔑视礼法的风尚相调和,它体现的是独特的民族性格。 佛理禅趣《坛 经》两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检查预习情况: 一、解释: 言 下: 顿 法: 气如悬丝: 住此间: 曹溪山住: 法即一宗: 一言之下,顿时。 顿悟法门。 意思是生命犹如悬在发丝上,比喻相当危险。 停留在此地。 即在曹溪山担任住持。 法虽然是一宗。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为六代祖。 2、唤慧能堂内。 3、其夜受法 4、便传法及衣。 5、当令自悟。 6、若住此间。 你就是六代祖。 把慧能召唤到佛堂内。 (慧能)当天夜里接受训导。 (五祖)就把顿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裟传给了慧能。 (佛法)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 如果在这里停留。 课文研读: 1、阅读《坛经两则》,概括每则内容,说说它们的现实意义。 2、《坛经》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结合课文简要说明。 《 坛经》两则 《慧能受法》: 这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 《南能北秀》: 这段文字是对“南能北秀”一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1行事谨慎, 办事稳妥。 2语重心长, 寄寓厚望。 3关心弟子, 谋事周全 慧能:顿悟 直指人心 神秀:渐悟 循序渐进 语言特征 一是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 二是善于运用比喻。 看“相关读物”中所选的《百喻经》故事,谈谈对故事寓意的认识。 品愚人故事 悟智慧人生 说说我们身边的宗教 对联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 纸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菩萨自叹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作业: 1、积累与佛有关的熟语或诗词。如“无事不登三宝殿”“神通广大” 2、《百喻经》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故事,请从“相关读物”中自由选择一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诗人与禅宗 佛印了元,字觉老,本出身于富庶之家,后因皇帝赐与度牒而出家。苏东坡移居湖州过金山时,结识了佛印。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贬谪黄州,开始大量阅读佛教典籍,与佛印了元建立了更为密切的情谊。 有一天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