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43518

3.白杨 同步教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247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白杨,同步,教案
  • cover
《白杨》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21·cn·jy·com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白杨》这篇文章借用白杨这种美丽挺拔而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木,比喻边疆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但这种比喻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由人物直抒胸臆,而是话到嘴边,引而不发,留有余地,让读者用心领悟。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白杨和边疆建设者二者之间的内在类比关系上,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但也是关键。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必须完成对两个问题的深入钻研:白杨的特点和边疆建设者的劳动、生活。以上这些内容理解了,学好这篇课文是没有问题的。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正面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并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这一写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学准备: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戈壁滩环境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课文的歌曲、视频以及借物喻人的相关文章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起疑问 1、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小白杨》,不仅要倾听旋律,还要留心歌词。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看图片,白杨树很多很常见,想想,你在哪儿看到过它? 白杨树随处可见,在我们的眼睛里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没有榕树一树成林的壮观,可是有的作家却对它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2·1·c·n·j·y 2、出示矛盾的《白杨礼赞》中的一段话: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21*cnjy*com 自由读,分句读,读后说说白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高,直,挺) 3、茅盾用细细描摹的方法介绍了白杨的外形,作家袁鹰又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1、学习字词: 晰 伞 疆 绍 抚 陷 2、校对字形,理解词语。 疆:注意字形,给“疆”组词:(边疆、 疆域等 )从而理解“疆”的本义。 戈壁滩:读注释,大家想一想,在粗沙,砾石覆盖的硬土层上普通的草木能生长吗?因此戈壁滩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不毛之地”这个毛就是指———21教育网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白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