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45148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课件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3593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3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课件
  • cover
课件22张PPT。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山水风光散曲二首第23课学习目标 1.了解乔吉、白朴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的自然美。 3.把握想象手法和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自主 · 预习区  自知常识 梳理基础互动 · 探究区  交流互动 探究疑难内容索引自主· 预习区杂诗(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注  ①蒂:瓜、果、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方向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漂泊如路上的尘土。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③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视同兄弟。④斗:酒器。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⑤盛年:壮年。⑥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诗意解读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的思想,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的一种生活愿望,即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相欢作乐。这一点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中尔虞我诈、追逐名利的恶劣世风十分厌倦的情绪的反映。全诗直抒胸臆,率真感人,风格独特。当然,诗的最后四句也成了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激发人们珍惜年华,不断进取。名句识记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考点演示 应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思想? 答案答案 从后面的四句名句中可知,这首诗有应珍惜时光,不虚度光阴之意;要积极进取,不虚度年华。但我们联系前面内容,“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诗中同时也蕴含了人与人之间应当和睦团结,相欢作乐之意。乔吉(约1275—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见陶宗仪《辍耕录》卷八)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并提而成就过之,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今存曲小令213首,套数10套。他的散曲多以啸傲湖山、闲适放达、诗酒冶游、男女私情为主,也有叹世之作。其艺术形式完美,语言华美艳丽,严于声律,工于对仗,少用衬字,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一、作者简介白朴(1226—1306),名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生于开封,后定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金亡时尚年幼,因其母为蒙古军所掠,遂得元好问救助,幸免于难。入元后,不肯出仕,浪迹山水。曾一度寓居金陵,晚年仍归北方。杂剧、散曲作品以绮丽婉约见长,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散曲今存小令37首,套数4套。词作有《天籁集》传世。在中国古代诗词曲中,讴歌壮丽山河,描写田园风光,历来是占比重最大的传统题材。名篇佳作难以胜数,沁人心脾,悦人耳目。它们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些写景散曲,有的气势豪迈,有的清新明丽,有的感情浓郁,情景交融,再现了大自然的美,也体现了作家们的审美情趣。二、写作背景1.根据语境,将下列古诗词(曲)名句补充完整。 (1)《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这首小令中,写瀑布比喻奇妙,夸张惊人,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 , 。 (2)《越调·天净沙·春》这首小令中描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