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45444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6单元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6646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原君,读物,相关,单元,2017-2018,课件
  • cover
课件31张PPT。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天下为主,君为客 任何思想的发展都有其脉络可循,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也决非无本之木,而是有着自己的历史渊源。虽然在许多观点上黄宗羲对传统儒家的思想作了许多批判,但从根本上来说他的思想还是发轫于儒家这个根基的。传统儒家对于“君”与“民”的关系早就有经典的阐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可以视作黄宗羲这一思想的直接渊源。而稍后荀子所提出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对君民关系的形象化的描述。到黄宗羲这里,对这些传统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明确了“君”“民”两者之间的根本与衍生、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而不再是使用“贵”“轻”这类性质模糊的形容词,也不再使用表面形象,但事实上并无实质定性的比喻,而是用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定性明确的词汇确定了两者之间不容颠倒的关系。这一贡献是传统儒家“君”“民”思想所未能达到的高度,突破了传统儒家思想阐述问题流于经验主义、缺乏逻辑思辨的缺陷。从这点来说,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源于传统儒家思想,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君主观。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 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学问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与孙奇逢、李颙并称三大儒。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史学上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学案》开清代浙东史学研究之先河。在哲学上,反对宋儒“理在气先”之说,具有泛神论倾向。揭露了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的罪状,作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不满明七子摹拟剽窃之风。著有《明夷待访录》等。2.背景资料 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在封建经济自身的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意识到即将发生“天崩地解”(黄宗羲)的历史变化,认为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自明亡后,一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对封建政治思想掀起了一个反思和批判的高潮。这一思潮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宋明理学,尤其是王阳明一派,批判他们的空谈误国;二是对宋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思考,尤其是对皇帝“家天下”的专制体制进行猛烈的批判。在这方面,黄宗羲是一个典型代表。实际上在明朝灭亡之前,东林党人就指出“以众论定国是”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之公”对抗专制统治者的“一己之私”,要求言论自由,这可以说是明亡之后批判和反思思潮的一个先声。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后,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做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做出了有益的思考。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第一篇,也是全书主旨所在,“原”,推原其本,“原君”意思就是推论为君之道。文章的主题是阐述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君主以天下为私的种种罪恶。3.文化常识 《明夷待访录》,是一部呼唤民主政体的政治哲学名著。“明夷”是《周易》卦名,该卦六五爻有“箕子之明夷”句,作者自序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向往箕子为周武王陈《洪范》事,故以名书。清乾隆年间被列为禁书。对清末民主思想的兴起颇有影响。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