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55266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1337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
  • cover
德阳五中高2016级4月历史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1.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 “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东周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2. 《韩非子?功名篇》:“桀为天子,能制天下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礼教、仁义、感情都是不需要的 B.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高威望以服人 C.定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 D.君主应该具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手段和方法【来源:21cnj*y.co*m】 3.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 A.发展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4.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 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5. 先秦有思想家提出:“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 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根据材料判断,该思想家认为造成当时社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统 治者( ) A.倡导“为政以德” B.未以“道”治国 C.推行“法无不为” D.主张“人性本恶” 6.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 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 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7. 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们拥护 B、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C、墨子主张选贤任能深得士人拥护 D、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扩大 8. 儒家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 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过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9.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 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 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C.否定宗法世袭制度 D.导致涌现了大量人才 10. 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 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 ) A.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道家主张天人和谐 11. “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 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 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 定。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 ( )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 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 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 12.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 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 13. 宋儒扫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