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55330

2018年4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教学辅导课件(共93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338355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8年,国家,93张,课件,教学辅导,发展
  • cover
课件93张PPT。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理解与设计部编教材七年级下交流提纲关注新变化 1单元教材解读 2案例分享 3一、关注“新变化”实验稿与2011年版主要知识点对比表一、课程标准“新变化”中国古代史新增知识点(共24个) 二、教材框架“新变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整体格局进一步巩固,各民族得到进一步的共同发展。国家认同二、教材框架“新变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整体格局进一步巩固,各民族得到进一步的共同发展。时空观念国家认同重史实 多角度 更客观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标】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三、表述“新变化”三、表述“新变化” 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在加强训练、严明军纪的同时,创建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战法,戍边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是长城军事文化创造者的杰出代表。随着清朝定都北京,广袤的蒙古高原、辽阔的东北平原与中原大地在政治上连成一体,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退、文化象征意义不断丰富。 处于农牧交错带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成为南北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纽带。关于 长城 明朝每年节省征调费不下百万,原先至苦至穷的边塞如大同,发展成“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的塞上明珠。蒙古族不但畜牧兴旺,而且逐渐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麦豆瓜菜俱全,在塞外兴起一座“垦田万顷,连村数百”的归化新城。 汉蒙双方除开设官办马市之外,民间交易也很活跃。在一些边塞城镇如张家口,来自南京、苏杭、山东、山西、河北等内地商人开设的布帛、绒线等各种杂货铺,“铺沿长四五里许”。蒙汉双方在长期和平交往中彼此増进感情,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也互相熏染融合。 据史书记载,当时汉族“边人大都五分类夷“,蒙古族首领则“求再生当居中华”。关于 长城———《绵延千年:长城文化符号的营造与积淀》等论文三、表述“新变化” 1773年,乾隆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经10年编成。它将先秦以来的重要典籍甄选之后完整抄录,编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图书3460佘种,共计79337卷,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 在编纂过程中,乾隆下令对全国书籍进行彻底清查,大规模查禁、销毁、删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被销毁的书籍将近3000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所收书的数量相等,对古代文献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它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也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变化的特点注重时空观念、突出时序性 注重具体详实解读,突出实证性 注重史实全面完整性,突出角度思考二、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主题 时代特征梳理发展线索单元重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 君主专制加强 对外关系与中外交流 单元主要内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 君主专制加强 对外关系与中外交流 经济发展 文化成就理解与设计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聚焦历史镜头,开展主题探究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依托游学,整合学情,创设情境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文物解读历史,人物活化历史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地图构建时空,文物激活认知三、案例分享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标】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朱元璋认为元朝最大的弊端是什么?这会对他的统治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