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的观念。 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身体动作的音乐韵律感。 思想目标:感受音乐的不同节奏并认识休止符。 情感目标:体验声音世界的美妙。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 能够说出歌曲所属于的曲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视唱法、演示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学准备 教具:电子琴 多媒体 课件 口风琴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师生问好歌 1- 3- 5-起立 5 3 3|4 2 2 |1 3 5 5 | 1 - |5 3 3 |4 2 2| 上 课 了 上 课 了 1 2 3 4 |5 5 5 |5 3 3 | 4 2 2 |1 3 我 们 回 到 座 位 上 老师 好 老 师 好 大家 5 5 3 | 2 2 2 2 | 2 3 4 |3 3 3 3 |3 4 齐欢 笑 努 力 用 功 学 习 每 天 都 有 进 5 | 5 3 3 |4 2 2 |1 3 5 5 |1 - || 步 精 神 爽 乐 陶 陶 老 师 上 课 好。 5-3-1-坐下 1、发声练习 1 2 3 4 | 5 4 3 2 |1- || 啊 6 - - -|5 - - - |4 - - -|5 - - - || 呜 2、用科尔文手势唱音阶 3、复习导入 老师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 老师教唱,引导学生唱准4、7 学生随琴模唱主旋律。 用唱名唱歌曲的曲调。 二、创设情境导入 1、导入 (1)教师播放苗族芦笙舞图片或视频资料片(背静音乐为《苗家乐》)。 (2)教师简单介绍苗族的风俗人情,尤其是苗族的芦笙舞(背景音乐为《苗家乐》)。 2、模唱主题 (1)教师用琴弹奏乐曲主题,学生聆听。 (2)教师弹琴(慢速),学生随琴模唱主题(第三、第四乐句可降低八度模唱)。 (3)教师指导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伴奏。 3、聆听乐曲 (1)教师播放乐曲《苗家乐》并提问: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这首乐曲是由刚才模唱的主题反复多遍构成的) (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3)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一首芦笙与乐队合奏的乐曲。 4、简介芦笙 (1)教师展示芦笙图片或实物,简要介绍芦笙的形状、结构特点。 (2)教师播放芦笙音响片段,提示学生注意听辨芦笙的音色特点。 5、再次聆听乐曲 (1)教师播放乐曲,当听到芦笙演奏的片段时,请学生用动作表示出来。 (2)聆听乐曲,教师请学生想象苗族芦笙舞的盛大场面。 6、参与表现 (1)教师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2)师生共同讨论,编创声势动作参与音乐表现。 (3)教师将学生分组,一部分用打击乐器,一部分用声势,共同参与音乐表现。 7、小节下课 课件11张PPT。苗家风情苗族风情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739. 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吹芦笙敲铜鼓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服饰苗族刺绣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