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71540

采蒲台的苇 同步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29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采蒲台,同步,教案
  • cover
《采蒲台的苇》 这篇课文课文看似赞苇,实则通过对无数抗日英雄的事迹的概述,以及一次为掩护掩抗日队伍宁死不屈与敌人斗争典型事例的具体记叙,歌颂了白洋淀人民团结对敌、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崇敬抗日志士的情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文中的故事及相关的课外资料,理解和体会“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以及“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等句的含义;21·世纪*教育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讲述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细读课文,通过朗读揣摩、理解人物动作、对话描写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白洋淀“人”和“苇”的关系及苇的象征意义,感受白洋淀人民宁死不屈、与外来入侵者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并较深刻地体会采蒲台“人”和“苇”的关系; 2、简要复述文中讲述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并较深刻地体会采蒲台“人”和“苇”的关系。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河北省中部,有一方神奇的土地,叫白洋淀,这里风光秀美,盛产芦苇,人们依靠芦苇生活,作家孙犁就在白洋淀写下了著名的作品《白洋淀纪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采蒲台的苇》,就是摘自这部作品。21教育网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作者介绍: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 2、写作背景: 1947年春天,孙犁在冀中安平地区采访,他遥望着白洋淀漫开的芦苇,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蕴藏在其中。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交错,足有两三干条,就像迷宫一样。白洋淀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得发黑,芦苇万顷,俯仰吐穗。它们生长得很快,狠狠往上钻,像一支支箭,直刺云霄。他想,这样大好的河山,怎容得日本鬼子玷污她?在这里,苇就像充满灵性的人,人则像是有思想感情的苇。孙犁搜集了不少在采蒲台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孙犁感到白洋淀人民在战斗中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成熟了。于是,他挥笔写下了《采蒲台的苇》等一系列文章。 3、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文章的题目是“采蒲台的苇”,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4、学生交流。 (主要写了采蒲台的人民机智勇敢地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 5、师:从课题看,题眼是“苇”,而文章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人。为什么呢?这是我们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1—3小节,想想人和苇之间是什么关系?用直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2、从哪里看出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呢?试着填空。 出示:白洋淀的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 (1)出示: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①理解:寄生。(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中吸收养分,维持生活。文中指人依靠苇生活,白洋淀的人生活离不开苇。)2-1-c-n-j-y ②柔顺的苇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着,你知道这些苇可以用来干什么? 补充资料:苇的作用。 师:苇的作用真大,人们的生活真是离不开苇。 ③引读第1节。 (2)出示句子: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①理解:冀(河北的别称);名胜(风景优美或有古迹的地方)。  ②为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