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8240

江苏省初中物理优秀实验教学课设计密度的新授[下学期]

日期:2024-06-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22382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初中,物理,优秀,实验,教学课
    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了 ———《物质的密度》一课的教学小结与反思 江苏兴化楚水实验学校 翟应品(zhaiyingpin123@126.com) 摘 要 教学是一件非常值得琢磨的事、一件非常美丽的事。教学就是一种以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始终以人为本,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的有实施科学探究和思考交流的时空,学生的思维也才能真正的“栀子花开”。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生命发展 新课程理念 科学探究 自主建构 因为一次物理教学比赛的原因,《物质的密度》这一课我连续上了三次,第一次是比赛之前的试上,第二次是借班比赛,第三次是在我自己班的新授。虽然三次上的都是同样的课,但每一次都让我有新的收获、却又有新的遗憾!这让我发现教学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琢磨的事、一件非常美丽的事,也让我明白了怎样才能真正呵护和推动学生生命的发展! 试上是在比赛前的晚上进行的,我按照教学参考的建议,把这一节课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下面就是我这一节课详细的流程安排: 这样试上以后,我感觉有三个明显的缺陷:1、课堂容量过大,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节奏过快,学生的主体思考不能够落到实处。2、学生要用木块和橡皮块进行两次同样的探究活动,耗时低效。3、学生不能够真正实现密度概念的自主建构,对密度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难点得不到突破。所以这一节课气氛虽然热烈,但我味同嚼蜡,感觉整节课就仿佛是一次预先安排好的旅游,我和学生们匆匆地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景点之间穿梭,来不及品味其中的味道,虽然也看完了所有的景色,内心却没有留下多少感动。于是便觉得自己好象就是只知道要钱的导游,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却不知道游客其实是多么的需要在一个玲珑的山石上坐上一坐,在一汪见底的潭水边留上一留。 许多的报刊和杂志上说过:教育要以人为本。我的课以人为本了吗?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一种以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建构了什么呢?我恍然大悟!一节课的成败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呀,关键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多少进步呢!这么浅显的道理我们也许一直都懂,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始终以此为依据了吗? 所以,在保留原有的成功设计的基础上,正式上课时我的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首先砍掉原来教案中的最后两个环节,把一节课改为两课时实施教学。这样一改,我发现就象是打开了一盏明灯,思路一下子就变得清晰起来了,学生真正有了实施科学探究和思考交流的时间,密度概念得以建构,而我也能够更加从容的让学生交流,表达了。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改动是正确的,比如在如何探究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学生畅所欲言,有的比较倍数关系,有的求出了m/v,有的作出了m-v的图象,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展示了他们思想的成果,这种场面在第一次上课时是未曾有过的。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次他们没有时间做太多的思考,我也未曾有充足的时间给予他们交流发言的机会。(2)改每组进行二次探究实验(用木块和橡皮块)为三组各进行一次探究实验(分别用木块、橡皮块和铁块),这样一改表面上看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好象是少了一次,但效果其实是更好了,好处有:①用了更多种物质说明了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说服力更强。②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与交流,避免了学生的重复劳动。③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仅同组内要合作,不同小组之间也要合作,所以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3)在课件开头中新插入了音乐(学生喜爱的孙燕姿的“遇见”),在结尾新加了“你感觉还有什么遗憾吗?”,这样做进一步体现了课堂的和谐和民主的气氛,学生在老师和蔼的语言中,优美的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