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85132

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课外阅读 文字素材(3份)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7次 大小:828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外阅读,文字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思考:父亲听了竺可桢的花,为什么由衷地高兴?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人物资料 关于伽利略的资料简介:伽利略的全名是伽利略 伽利雷(GalileoGalilei),1564年2月15日生于意大利比萨。伽利略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伽利略同时也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温度计和天文望远镜,对近代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资料: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包括:《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等。(课件网) 比萨斜———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比萨斜塔基本资料 比萨斜塔建造历史 比萨斜塔是一座独立的建筑,周围空旷, 比萨斜塔建造,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期,自1173年9月8日至1178年,建至第4层,高度约29m时,因塔倾斜而停工。 第二期,钟塔施工中断94年后,于1272年复工,至1278年,建完第7层,高48m,再次停工。 第三期,经第二次施工中断82年后,于1360年再复工,至1370年竣工,全塔共八层,高度为55m。 目前比萨斜塔的情况 从地基到钟楼的高度:58.4m 地基的直径:19.6m 钟塔向南的倾斜度: 斜塔的拯救 地基应力解除法 比萨斜塔拯救工程于1999年10月开始,采用斜向钻孔方式,从斜塔北侧的地基下缓慢向外抽取土壤,使北侧地基高度下降,斜塔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北侧移动。 2001年6月,倾斜角度回到安全范围之内,关闭了十年的比萨斜塔又重新开放,一个世纪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方法的拓展 比萨斜塔的拯救,作为经典范例,也使地基脱了偏见,得到了一致认可和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建筑界最常规的纠偏方法。 在比萨斜塔的拯救过程中,我国建筑专家刘祖德教授,曾多次向比萨斜塔拯救委员会建议采用地基应力解除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祖德在1989年用“地基应力解除法”成功“移动”汉口取水楼长航宿舍的八层楼房:倾斜率从1.3%降为0.63%,沉降速度减慢一半。 18年来,刘祖德教授和他的课题组用“地基应力解除法”,成功地为149座高楼纠偏扶正,其足迹踏遍湖北、广东等全国15个省市,仅武汉地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