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90262

热处理的原理及分类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劳动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81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热处理,原理,分类,教学设计
  • cover
《热处理的原理及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合理的选择热处理方法;掌握钢的热处理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播放录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钢的热处理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要懂得只有通过锻炼,才能成才的道理;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学习专业课程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热处理基本原理深层分析 2、热处理的四种基本方法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哪些? 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2、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有哪些? 有铸造性能、锻压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等。 (二)新授内容: 1、实验: 步骤: (1)将一根直径为1mm左右的弹簧钢丝剪成两段。 (2)放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到赤红色。 (3)然后分别放入水中和空气中冷却。 (4)冷却后,用手进行弯折。 钢丝的水冷与空冷实验.mpg 现象: 放在水中冷却的一根钢丝硬而脆,很容易折断;放在空气中冷却的一根较软、有较好的塑性,可以卷成圆圈而不断裂。 实验说明: 虽然钢的成分相同,加热的温度也相同,但采用不同的冷却方法,却得到了不同的力学性能。这主要是因为在不同冷却速度的情况下,钢的内部组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过渡: 钢在不同的冷却条件下,钢的内部组织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钢的性能会发生改变; 同样,钢在不同的加热条件下,钢的内部组织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钢的性能也会发生改变。 2、钢材的临界温度: (1)钢材的机械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钢材的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钢材便失去了支撑能力,这一温度值定义为钢材的临界温度。 (不同钢材的临界温度不同) (2)ch4-热处理及工艺曲线.swf 3、思考 保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使工件热透,组织转变完全,成分均匀化。 4、提示: 热处理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只改变工件的性能;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等,都要改变工件的形状和尺寸。 5、热处理的分类: 常规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 6、退火(录像) 定义: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退火方法:完全退火、去应力退火和球化退火。 退火的目的: (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2)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后续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3)消除残余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与开裂。 7、正火(录像) 定义:正火是指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并保持适当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提高机械性能。 正火与退火相比,正火工艺周期短,成本低,性能好,所以在生产中常以正火代替退火。 8、淬火(录像) 定义: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的适当温度,经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传统的淬火冷却介质有油、水、盐水、碱水等,它们的冷却能力依次增加,其中,水和油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冷却介质。 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四种。 钢的淬火缺陷:在热处理生产中,由于淬火工艺控制不当,常会产生氧化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