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92396

语文版 八年级下册《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课件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27530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文版,八年级,下册,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课件
  • cover
课件34张PPT。新课导入钱锺书《围城》学习目标1.初识报告文学这一文体,领会报告文学的三大特点:真实性、文学性、政论性。 2.分析小标题,学习课文形散神不散的写法,体会文章内容的层次感。 3.学习名人循序务实的学风、一心创造文化精神财富的忘我品格和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整体感知 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了解报告文学整体感知(1)真实性:题材,必须选择具有新闻性的真人真事,能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2)文学性:表达方法,形象生动、具有文学性,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3)政论性:是非分明,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明确地告诉读者。报告文学的特点课文朗读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陈祖芬整体感知说说一个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各是谁?摄影师:邓伟石 鲁钱锺书李可染朱光潜四个文化名人整体感知 石鲁(1919—1982),原名冯玉珩,因崇拜石涛和鲁迅,遂改名石鲁。他15岁开始学画,20岁到陕北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曾编导过电影。一到陕北,他就被当地人民的淳朴、憨厚、勤劳、刻苦的性格迷住,从民间艺术中吸收了大量营养。解放后担任美术领导工作,画了传世作品《古长城外》。他组织成立了“国画研究室”,对国画创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被称为“长安画派”。整体感知 朱光潜(1897—1986),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早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1918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1925年冬赴欧洲留学,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冬起,到1986年逝世以前,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和西方文学。学术成就主要在美学领域。整体感知 钱锺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锺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整体感知 李可染(1907—1989),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曾任教于徐州艺术专科学校。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李可染善书法,他的书法得益于黄道周,亦得益于他的绘画修养。重结体的建筑性与神韵,态静而多姿致,刚劲、苍秀又温绚朴厚。合作探究探究第一部分1.“谁感动了谁”?石鲁感动了邓伟;邓伟感动了石鲁。2.石鲁为什么会感动邓伟?文中有何具体表现?①石鲁气势磅礴的作品和为人感动了邓伟。 ②具体表现:把西洋画的表现方法融进国画,染天染地,雄健浑厚;画展引起轰动;才气磅礴;为人谦恭。”3.邓伟为什么会感动石鲁?文中有何具体表现?①邓伟执着的事业心感动了石鲁。 ②具体表现:为了见石鲁,为了把石鲁的精神气质留下来,自费到西安,在住院处楼梯口等了四天,终于见到了石鲁并摄下了老人苍劲深沉、气势不凡的头像。合作探究 两位人物之所以会被对方感动,是因为他们都具有令对方感动佩服的品质。PK合作探究①细节描写: A.第6节中邓伟“下意识地从病房的小玻璃窗上先看一眼石鲁”,“把脸贴在玻璃窗上”,这些动作细节,把邓伟仰慕石鲁的内心激动传递给了读者。 B.“情绪中断”“开关拔了”,用比喻的手法刻画了邓伟思绪突变的心理细节。②对比手法: A.不让见石鲁到终于被打动允许见石鲁; B.邓伟被石鲁的精神征服,石鲁对邓伟的感激; C.气势磅礴的石鲁与“已经抽缩成只有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的石鲁; D.“一米多点儿长的”老人与他头像的苍劲深沉、气势不凡。这组组对比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写出了邓伟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