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99902

《日知录》三则 优秀课件(31张)(共31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1148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1张,日知录,三则,优秀,课件,PPT
  • cover
(课件网)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学习《〈日知录〉三则〉》,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述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具体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术联系社会现实或自己的学习经验,吸收本单元课文阐述的治学方法和表现出的论辩艺术,作一些社会调查或问题探究,切实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2、通过作者关于作文、做人的论述,让学生体会“经世致用”思想。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 字词积累,词句翻译。 2、 体会“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世:治理国事。其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 致用:付诸实用。其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经世致用” 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 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613—1682),昆山(今属江苏)人。初名绛,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字宁人,另称为亭林先生。早年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 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先生”。 顾炎武学术的最大特色,是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 曹丕 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yú佞nìng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祸害啊。 这一章是《日知录》卷十九的开卷之作。作者先从正面立论,说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即明治乱之理、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这四个方面,可谓层次分明:“明治乱”是阐明为政理论,“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察民隐”是体察民心,“乐道人善”是体悟人情。执笔为文,若能有以上功用,才称得上“有益于天下”,这样的文章,才可以多多益善。 作者接着进行反面陈述。如果写文章涉及“怪力乱神”的内容,或者是荒唐无稽之论,或抄袭剽窃,或阿谀奉迎,于人于己都是有害的,这样的文章,多一篇就“多一篇之损矣”。 研读《文须有益于天下》 一、感悟并思考: 1.本则的观点是什么? 文须有益于天下 2.怎样的文章才是有“益”的? 能明道、纪政事、察民隐的文章。 3.文章运用什么方法论述中心论点的? 正反论证 内容小结: 益 损 明道 纪政 察民 道善 怪力 乱神 无稽 剿袭 谀佞 正反论证 文须有益于天下 主张作文要有益于天下 子书自《孟》、《荀》之外,如《老》、《庄》、《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