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02246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历史智慧 杂说(四)课件(22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8619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 cover
课件22张PPT。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伯乐相马: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 新课导入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意思;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 情感。学习目标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任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对埋没人才强烈不满,并加以揭露和抨击。作者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看法,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是一些文人志士 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说说千里马的问题。文体知识识读生字世有伯乐(lè),然后有千里马 骈(pián)死于槽枥( cáo lì )之间 一食( shí )或尽粟一石 食( sì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sì )也 食( shí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xiàn ) 1、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2、千里马的遭遇,让我们不仅心生怎样的情感?同情 惋惜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品读课文,理解内容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何在? 哪些句子活脱脱的勾画了食马者的无知和自以为是的丑态 ?对这些人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C、对他们的无知、昏庸进行谴责、表示不满。品读课文,理解内容4、三个排比句有什么样的表的效果? 三个排比句再现了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具体表现,语气畅达,层层蓄积。5、哪些句子能体现对食马者的谴责与不满?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要读出对这些十马者的谴责与不满。)品读课文,理解内容7、文中哪句话对伯乐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说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6、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者只是在谈“马”吗?有什么写作意图? 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讽刺了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3、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人才; 伯 乐———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悟读课文,探究主旨对文中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一句该如何理解? 该句点明了文章主旨句。“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问,也是向读者发问,用来为下句蓄势;然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结住全文。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悟读课文,探究主旨千里马人才伯 乐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本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讽刺了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