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0992

高一物理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教案设计[上学期]

日期:2024-05-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933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一,物理,第三章,5节,力的分解,教案
  • cover
高一物理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节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力的分解,二是矢量相加的法则。都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解。因此,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运用依然是本节的重点。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和力的合成一样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不同的是已知两个分力求合力作出的平行四边形是唯一的,求出的合力也是唯一的;已知一个力求它的分力,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话,作出的平行四边形有无数个,也就是说有无数组解,所以对力进行分解时,要加上限制条件。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另外,三角形法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到的,要求熟练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难点是:(1)力的分解作图;(2)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3)熟练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设计思路 (1)从生活实例中存在力的分解现象引出课题;教材中用拖拉机以对耙的拉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来说明力的分解,其中“对耙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力把耙向上提”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实验:在一台秤托盘上放一长度合适的长木板,木板上放一重物,静止时指针指示一定的值,用一斜向上的拉力使重物在此木板上运动(运动距离不宜太长),观察台秤读数减小。从而引入课题及力的分解的概念.【时间:5分钟】 (2)教材中图3.5-2 一个力可以几个不同的效果。作图是学生的弱项,教学时首先通过教师示范,讲清作图的合理顺序,再由学生自行练习,生教生等手段突破难点,结合课后“问题与练习”第2题,学生练习,师讲解作图方法并小结力的分解的唯一性条件。【15分钟】 (3)图3.5-3 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重力G产生的两个效果分解为F1 和F2 及“斜面的倾角增大,F1 增大 和F2 减小。”图中不直观,又要用到“正弦和余弦的知识”学生理解有困难,要通过实验改进加深理解。具体实验改进见后面教学设计。【5分钟】 (4)矢量的运算方法,通过复习第一章第2节有关位移的合成问题,引入矢量的运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位移合成的三角形定则和定义矢量。学生当堂完成课后“问题与练习”第3题【15分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二)、能力目标: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三、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 四、教学难点: 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确定。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教学设计 (一)引课 [演示1]:在一台秤托盘上放一长度合适的长木板,木板上放一重物,静止时指针指示一定的值,用一斜向上的拉力使重物在此木板上运动(运动距离不宜太长),观察台秤读数减小,如右图所示。 [师生共同分析]:力F产生两个效果:使重物克服阻力前进时,同时把重物上提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力产生。水平力使重物前进,竖直向上的力使重物上提.F的作用效果可用两个力、代替,、就叫做F的分力。 (二)新课 1、力的分解 [结论]几个力,如果它们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的那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提问]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否也遵守什么定则? 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是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练习]已知力F的大小和方向,通过作图求两个分力和。(教材中图3.5-2) 说明:作图是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