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28884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 20 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24183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古代诗歌,五首
  • cover
课件60张PPT。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诗歌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诗人感叹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啊!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前三句,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含感情,使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第一句“飞来山上千寻塔”,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 诗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己亥杂诗》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