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29644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庄子》二则课件语文版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15860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语文,下册,26课,庄子,二则
  • cover
课件25张PPT。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文学常识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简短,股市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浑 沌 之 死沌 倏 窍 凿dùnshūqiàozáo预习检测识字注音,解释词语为倏 日凿 谋报 七窍 相与 以视、听 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名叫、叫做 每天 谋划、商量 窍孔 互相 用来 常常1. 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尤其注意重点词语与句子。 2.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寓意。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原文翻译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他们非常殷勤。倏与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以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就死去了。《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    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   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好心办坏事 文章结构《浑沌之死》如何理解? 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课文研读,合作探究研讨本文寓意 (1)对客观事物不去做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目好动,反而引出坏的结果。 (2)做事快而不加思索,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3)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量减 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4)做事虽出于好心,但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相反结果。 (5)办事要看对象,勿把好事办坏事。课文总结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呆 若 木 鸡渻 鸡已乎 恃 无敢应shěngyǐshìyìng预习检测识字注音,解释词语鸡已乎 恃气 犹应响影 停止,这里解释为训练完毕 凭着、依靠 仍然 影子1. 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尤其注意重点词语与句子。 2.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寓意。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翻译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还虚浮骄矜,自大得不得了。” 又过了10天,王又来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 它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10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还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来问,这回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在它面前打鸣,它也无动于衷,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