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29648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课件语文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15192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九年级,语文,下册,29课,答司马谏议书,课件语
  • cover
课件18张PPT。王安石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文学常识 “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名词,作书信、文件讲。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林觉民的《与妻书》,或指信函,或指文件,都属于名词的范畴。另一种是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 “ 记斗鸡玩赌者的故事 ” 的意思。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文题解读“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 1、“报……书”、《报任安书》(司马迁) 2、“与……书”、如:《与朱元思书》(吴均) 3、“上……书”、《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4、“答……书”等等,《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怨谤(bàng) 难壬人(nán)   胥怨(xù)  盘庚(gēng)  会晤(wù) 预习检测识字注音,解释词语1. 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尤其注意重点词语与句子。 2.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文章大意。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昨日承蒙赐教,我私下以为跟君实您相处,彼此相好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而议论问题常常看法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即使我强做解释,最终也一定不会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略的给您回封信,不再一一加以辩解了。可是又想到您以厚遇待我,在书信往来时不宜草率失礼,所以今天我详细地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译文  大凡读书人所争论的,最主要的是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如果名和实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可以认识清楚了。现在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说侵夺官利职权,无端惹事生非,与民争夺财利,拒绝旁人劝告,因而招致天下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接受皇帝的命令,议定法律制度而在朝廷上讨论修正,再交给有关部门去执行,不能算是侵夺官吏的职权;实行先王的政治主张,用以兴利除弊,不能算是惹事生非;替国家整理财政,不能算是与民争夺财利;清除荒谬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小人,不能算是拒绝进谏。至于埋怨和指责的人很多,那是我本来就预料到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生活已经不是一天了,  士大夫们多已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合流俗,讨众人的欢心为好,皇上却要改变这种情况,而没有考虑敌人之众多,想出力帮助皇上跟他们相对抗,那他们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怨恨反对的是百姓,不仅仅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因为怨恨就改变他的计划,这是由于他考虑这样做适宜,然后采取行动,认定做的对,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缘故。 假如您责备我在位的时间长了,却未能帮助皇上大有作为,以造福于百姓,那么我知罪了;假如要说今天应当什么事也不做,只要默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见面,内心不胜仰慕,仰慕您到了极点。文章结构图: 针锋相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