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34994

历史必修三人民版宋明理学之宋代理学课件(20张)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73282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必修,人民,版宋,明理,学之
  • cover
课件20张PPT。宋《枯木怪石图》唐《江帆楼阁图》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粗放、外倾、色调浓烈的开放型文化,表现出一种外向、粗犷、瑰丽、豪华的特色。 --《中国文化概论》宋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表现出一种内省、精致、雅致的特色。 --《中国文化概论》内省与超越--宋代理学探究1:宋代理学较前代儒学有哪些超越?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重视思辨。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体系化的内容。伦理纲常是理理是万物的根本人性是理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仁、善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三:一言一语,一动一作,一坐一立,一饮一食,都有是非。是底便是天理,非底便是人欲。 --《朱子语类》卷三十八正当人欲与非正当人欲依据材料三,概括“人欲”的内涵?思考:既然人性是善的,为什么还会有“非欲”?理性思辨(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D伦理纲常是理理是万物的根本人性是理仁、善“天人一理”的思想体系存天理灭人欲思辨化材料四: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宋]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材料五: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物格是要得外面无不尽,知至是里面亦清澈无不尽。 --《朱子语类》卷十八依据材料四,概括“把握理”的手段。格物天人合一 成仁成圣自觉修身知理思辨自觉修身思辨依据材料五,概括格物的内容。材料六: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十八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宋]朱熹《劝农文》 朱熹编撰《小学》以切合蒙童年龄需要,要求儿童以“志于道”为己任,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中国教育通史》依据材料六,分析朱熹如何传播“理”?君主 个人 社会 宗族 百姓 儿童普及化 世俗化 由于南宋时期政治斗争的激烈,朱熹的学说被称为“伪学”。直到1234年宋理宗亲政,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 直到元朝将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程朱理学才从民间学问上升为官方哲学,明清在此基础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