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383

第24课《现代诗三首》之(回延安、再别康桥)同步练习(苏教版七年级下)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164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再别,七年级,苏教版,练习,同步,康桥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现代诗三首 1、 搜集资料 1、 查阅资料,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1、 理解识记,加强人文积淀。 (1)贺敬之,当代 、 。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 》等,剧本《 》(与丁毅等合作)。《回延安》选自《 》,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2)徐志摩 诗人,有《花雨》《志摩的诗》《 》等。1918至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白羊肚( ) 糜 子( ) 荡 漾( ) 青荇( ) 揉 碎( ) 斑 斓( ) 漫 溯( ) 笙箫( ) 2、辨字组词: 羔( ) 糜( ) 窑( ) 畔( ) 箫( ) 恙( ) 靡( ) 窖( ) 衅( ) 萧( )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1)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 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 (1)《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回延安》第一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现了 ;“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 ;“母亲延安”的表达作用是 ;“一头扑进亲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 的心情。 (3)《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 ;“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 等复杂感情。 (4)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 ) A、 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A、 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A、 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A、 聆听阿丙的《二泉映》 (5)一句话,《回延安》抒发诗人 的感情;《再别康桥》抒发诗人 的感情。 四、赏析揣摩 1、 研读诗歌,揣摩特色 (1)你发现《回延安》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人们都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如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再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2、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1)说说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C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 《回延安》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 ,理由是 。 《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 ,理由是 。 3、、比读诗歌,背诵默写 (1) 以《回延安》第一部分为例,按座位号为序,诗句接龙 (1) 以《回延安》第二部分为例,男女生对诗(女生读一节,男生接一节) (1) 摆设擂台:给自己读(或背)的《再别康桥》配上合适的音乐并把它录下来,向小组(或全班)同学挑战,看谁读(或背)得更有节奏、更有感情。 (1) 《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 (5)、《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 , ; , 。 五、探究质疑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彩虹似的梦”究竟指的是什么? 六、读写结合 1、 过一把画家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