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632

第6课《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语文版七年级下)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146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6课,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文版,七年级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懒惰( ) 驯服( ) 怒不可遏( ) 耸听( ) 恫吓( ) 克勤克俭( ) 膳宿( ) 赚钱( ) 引经据典( ) 叛逆( ) 把柄( ) 傲慢无礼( ) 2.jiǎo( )纳 jǔ( )丧 è( )止 kāng( )慨 积xù( ) gē( )职 yá( )门 晓yù( ) jié( )力 kē( )头 防fàn( ) shī( )舍 二、根据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 2.他指摘我偷懒,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 3.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 4.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 5.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乡里发生了粮荒。 6.我的父亲是个米商,尽管本乡缺粮,他仍然运出大批粮食到城里去。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 三、阅读理解 (一) 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济。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抚台的答复一传到人们的耳朵里,大家都非常愤怒。他们举行了群众大会,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他们攻打清朝衙门,砍断了作为官府标志的旗杆,赶走了抚台。这以后,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百姓,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这个姓庄的说话显然是有诚意的,可是皇上不喜欢他,责他同“暴民”勾结。结果他被革职,接着来了一个新抚台,马上下令逮捕闹事的领袖,其中许多人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头挂在旗杆上,作为对今后的“叛逆”的警告。 这件事在我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的”,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他们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我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傲慢_____叛逆_____勾结_____ 冤屈_____救济_____愤怒_____ 2.选文的两个自然段,分别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3.少年毛泽东对“造反”一事是怎样看的?大多数同学是怎样看的? 4.从少年毛泽东对“造反”一事的态度上,可见他少时便具有怎样的精神? (二) 贝多芬的童年 罗曼·罗兰 鲁特维克·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尔德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得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残酷的忧郁。十七岁时,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