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70128

河中石兽 课件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27371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石,课件
  • cover
课件35张PPT。导入新课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看看调查研究的重要性。24 河中石兽纪 昀1.走近作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白云, 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他主编的《 》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本文选自《 》,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一、预习检查清四库全书阅微草堂笔记2.读准字音圮(  )  募(  )  棹(   )   杮(   )  湮( )  啮(  )   溯(   )  欤( ) 曳( )pǐmùzhàoyānnièsùyúfèiyè3.解释词义①山门圮于河 ②阅十余岁 ③竟不可得  ④以为顺流下矣 倒塌经历、经过终了、最后认为⑤曳铁钯  ⑥尔辈不能究物理 ⑦湮于沙上 ⑧不亦颠乎 ⑨如是再啮 ⑩可据理臆断欤4.翻译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拖事物的道理、规律埋没同“癫”,颠倒,错乱咬主观地判断这不是木片,哪能被暴涨的河水冲走呢?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懂得其中一点 而不懂得更多的人很多啊。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二、整体感知1.听朗读,注意字音,体会断句。2.自由朗读,疏通文意,理清层意。 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 如何概括各层次大意? (1)描述了寺僧错误地顺流寻找石兽的行为。 (2)叙述了讲学家的观点及众人的盲从心理。 (3)叙述老兵阐述自己的观点,又驳斥前两种观点。 三、合作探究默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理解内容:比较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为什么老河兵寻找石兽的方法是对的? 2.品味语言: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3.体会写法:(1)作者是如何妙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传情达意的? (2)说说课文运用了哪几种语言表达方式,结尾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4.探究主旨: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1.理解内容第一种僧第二种僧顺流而下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第四种老河兵顺流而上果得于数里外失败原地水中不可得无迹(1)比较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2)为什么老河兵寻找石兽的方法是对的,而寺僧、讲学家寻找石兽的方法是错的? 下游上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上游下游 下列句子中的“笑”,如何理解? (1)一讲学家设怅寺中,闻之笑曰……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2)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2.品味语言(1)作者是如何妙用层层铺垫 的手法来传情达意的?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 “众 服 为 确 论” ?接着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写出了讲学家的看法和自以为是。 ?最后写老河兵一番话, 加上其结果,巧妙地表现了自以为是的讲学家“不更颠乎”。3.体会写法(2)说说课文运用了哪几种语言表达方式,结尾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① 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 ② 结尾句属于议论。 ③ 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主旨。4.探究主旨读了这篇短文,请你谈一谈本文揭示的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