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73994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260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1课,论语,十二,教学设计
  • cover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熟读背诵课文。 2.结合注解逐则翻译,积累重点解词。 3.理解归纳内涵,并学习运用。 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一(课前完成) 1.默读一遍课文,将书下注解生字读音标在书上。 2.自由朗读一遍,然后逐章背诵。 3.利用晨读时间背诵,第一次背诵前六章,第二次背诵后六章。 4.独立背诵之后,对子互背,小组齐背。 5.各组互查。先组长互查,再查对方组员。 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 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21·cn·jy·com 1.介绍文常,导入新课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fù)?城北泗(sì)?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与其最为卓出的衣钵(bō)继承者孟子统称为“孔孟”。【21·世纪·教育·网】 论(lún)语十则(《论语》四书五经之一》) 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整体结构: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三体组成。 内容: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二十篇,?每篇有若干章。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 2.研讨前六章 (1)结合注解将前六章翻译在本上 (2)将每则中书下注解给出的重点解词以及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抄在译文下面。 (3)简要概括每则论述的主要方面或主要意思。 (4)小组分工逐则交流。先交流译文,同步确定自学时不理解的词语;再交流论述的方面或意思。 (5)班级分工,小组逐则展示。其他组倾听,质疑,识记,背诵。 预设提示: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21·世纪*教育网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曰:说,说道。 (3)学:学习。 (4)时习:时常地(按时)复习。 (5)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6)不:表示判断。 (7)说:通“悦”,悦的古字,高兴,愉快的意思。 (8)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9)自:从。 (10)乐:快乐。 (11)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 (12)愠?:生气,发怒。? (13)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4)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