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86734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259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6课,北宋,政治,教案
  • cover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程类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一、课程标准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历史信息;通过阅读本课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北宋重文轻武政策所带来的利与弊,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陈桥驿兵变》视频 教学过程: 一、披上一件黄袍———打江山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文第28页,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标记答案。 (1)宋朝的建立时间,开国皇帝和都城分别是? (2)宋朝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教师展示答案。 出示《北宋形势图》 师问:宋朝是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了吗? 二、扛起一座江山———守江山 出示材料: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 师问:你能联系赵匡胤自身的经历和他生活的时代,推测一下他为什么“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吗?都有谁想且有能力“居此位”? 自主学习:浏览课文第29—30页,总结归纳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目的,并在书上标记答案。 措施 作用 中央 武将 丞相 地方 节度使 师问:观看《杯酒释兵权》视频,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宋太祖针对中央的武臣采取了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 针对丞相,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 出示材料: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1)师问: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的? 出示材料: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2)师问: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3)师问:宋太祖怎样“制其钱谷”的? (4)师问:宋太祖在地方采取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呢? (5)师问:宋朝在中央和地方采取的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出示材料: 材料一: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率,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蔡襄:《端明集》 材料二: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宋朝谚语 师问:这和宋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有什么关系呢?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文第二目,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标记答案。 (1)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2)你能举出宋朝重文轻武表现吗? (3)重文轻武政策有什么影响? 出示材料: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贪污受贿),亦未及武臣一人(的祸害)也。” ———(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 师问:材料中宋太祖重文轻武的原因是什么? 考考你:下列哪些是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师总结:宋朝重文轻武政策除了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还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