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90070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日期:2024-05-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4023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福建省,2017-2018,生物,考试,期中,学期
  • cover
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段生物学科联考试卷 (考试时间: _2018_年_5_月_4日_上_午) 分 值:100分 完卷时间:_90分钟 命题 一、单项选择(第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 A.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 B. 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 C. 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 D.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 2、下列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 A. 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B.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C.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 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3、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 A.第二营养级 B.三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以下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 甲→乙→丙→丁 B. C. D. 5、稻田中农民要把稗草拔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是为了( ) A. 保持能量循环 B. 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 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 D. 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6、“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的诗句让我们想起夜幕下的点点流萤。萤火虫发出的萤光在生态学上属于( )【21教育名师】 A.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 营养信息 7、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21*教*育*名*师 A.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关系 B. 乙图所示的两种生物之间的消长离不开信息传递 C. 丙图所示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争夺食物 D. 猞猁和雪兔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生态学角度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 A.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D.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9、针对下列各种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采用恰当的是( ) A.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和蚯蚓的种群密度 B. 培养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抽样检测法 C. 利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密度 D. 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标志重捕法中标志要醒目,易识别 10、前不久,印尼火山喷发大量岩浆形成火山岩。预测若干年后,该火山岩上可着生草本植物。下列有关这一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该过程通常不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 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方向和速度 D.该过程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11、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种群数量“J”形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 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是“J”型增长 C.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 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12、 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 110只 B. 220只 C. 330只 D. 440只 13、某同学调查正方形样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下表为各样方的植株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 ( ) 样方编号 1 2 3 4 5 数量(株) 1 0 0 1 0 A. 适当增大样方面积 B. 适当减少样方数目 C. 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 D. 改变计数方法 1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21·cn·jy·com A. 将适量干酵母放人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