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607014

历史必修二岳麓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件(46张ppt)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3552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必修,岳麓,20课,对外开放,格局
  • cover
课件46张PPT。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为什么要开放?二、怎么开放? 三、如何看待开放?本节课要解决三个问题:请问:什么是经济特区和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宗旨:实现贸易的自由化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请思考:“对外开放”你能从日常衣食住行等方面找出例子,展示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吗?从日常生活看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国际的名牌进入中国…….社会调查中国的名牌走向世界……. 中国现代历史进程受到过两股来风的影响。一股是1917年后十月的凛冽北风。 另一股是1978年后的南方温暖海风,这股暖风带给了中国天翻地覆的巨变,带领我们的民族开放国门主动的融入世界。而迎接这股南来暖风的窗口就是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它成长巨变的背后承载了多少人的期望、经历了多少曲折?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中国梦开始的地方。 活的很艰难广东老百姓这张照片里痛哭流涕的是没能成功偷渡香港被遣送回大陆的广东百姓。为什么要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出现了“逃港”的特殊治安问题。各色群众以不同的方式向粤港边境靠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或爬火车,或乘小船,或只身泅水,不顾一切向香港奔去。29年的偷渡风潮中,保守估计约有56.5万人逃往香港。曾有一位成功逃到香港的妇女站在深圳河边对着对岸的故土说:“死后骨灰都不要吹回那边。”为何这些人死也要把自己和这片土地分开呢?根源又是什么呢?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当时宝安一个农民日劳动收入为0.70到1.20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60-70元,两者相差100倍。原因:穷困生活的逼迫 根源: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四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 ——— 一位宝安农民的话决心突破的广东领导 习仲勋:“解放快三十年了,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却破破烂烂。” 吴南生:“划出一块地方,设置海外出口加工,吸引外商投资办企业,减税收,简化手续,打破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下放权力,彻底开放,把市场经济引进来……” 在当时这样的观点会带来什么结果?为什么?邓小平语录: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这件事不是部队能管得了的。(针对逃港问题) “这件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对一位港商提议在广州设厂的回复) “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为什么要用命去换对外开放? 为什么对外开放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生命的抉择顺应民心的中央伟人乘坐新干线从东京去关西时,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快,真快!就像后边有鞭子赶着似的!这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的速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他还说,“这次访日,让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一)一名难求二、怎样开放?1979年初,吴南生: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工业贸易区? 1979年邓小平说就叫特区 不久,谷牧首次提出“出口特区”。 这时,改革反对派们嘘声四起:“他们不懂!陕甘宁是‘政治特区’,不是‘经济特区’ 198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经济特区”用名。(二)艰难前行“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第一笔外资:谷牧引入第一笔日资,被奶奶骂 “汉奸” 第一次出租土地:出租土地等于“卖国”? 第一次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四分钱奖励”惊动中南海。(三)激烈交锋 1982年一位领导要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作为附件一并下发,特区被影射为清末上海的租界。 某元老到了深圳,痛哭流涕地说:“只剩下一面五星红旗,全都资本主义化了。” 有人编了顺口溜:“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为何这些在今天看来根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