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12760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8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52863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题,PPT,18张,探究,燃烧,及其
    课件18张PPT。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石蜡的性质?(2)烛芯作用?(3) 火焰构成?(4) 燃烧产物?(5) 火焰成因?(6) 白烟成分?(7) 蜡烛燃烧条件?关于“蜡烛”, 你想要探究的问题有哪些?(1) 石蜡的性质?(2)烛芯作用?(3) 火焰构成?(4) 燃烧产物?(5) 火焰成因?(6) 白烟成分?关于“蜡烛”, 要探究的问题同学们所带的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铝箔纸喷壶笔芯纸带带盖的塑料杯磁盘子牙签打火机蜡烛剪刀一、点燃前(“蜡烛人”出生前) 问题1:石蜡的性质? 【实验1】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 1. 实验方案(小组设计) 2. 实验现象: (1) 。 (2) 。 3. 实验结论: 。用小刀可以轻轻的切下一块儿,难溶于水,浮在水面上蜡烛为白色/红色圆柱形固体,略有气味石蜡是白色/红色固体,略有气味,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实验2】探究“烛芯”的作用 1. 实验方案:教师演示 2. 实验现象: 。 4.烛芯的作用: 。输送并引燃石蜡石蜡只能被烧化,不能被引燃一、点燃前(“蜡烛人”出生前) 3.解释:石蜡受热时,先熔化,再汽化,这两个过程均吸热, 温度很难达到石蜡的着火点,因此,石蜡很难直接被点燃。 插入烛芯,由于毛细作用,熔化的石蜡液体被输送至烛芯, 受热,进而变成石蜡蒸气,烛芯燃烧提供持续的热量,进而 将石蜡蒸气引燃。问题2:烛芯的作用?二、燃着时(“蜡烛人”出生后) 【实验3】探究蜡烛火焰构成及各层温度高低 1. 实验方案(见课本P12) 2. 实验现象: (1) 。 (2) 。 (3) 。 3.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前先熔化;火焰分三层;处于外焰位置的牙签最先炭化 蜡烛燃烧放热,使石蜡熔化,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问题3:蜡烛火焰的构成及各层温度高低二、燃着时(“蜡烛人”出生后) 【实验4】探究蜡烛燃烧产物 1. 实验方案(见学案,注意事项) 2. 实验现象: (1) 。 (2) 。 3. 实验结论: 。 盘子底部出现小液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有二氧化碳生成;(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3 探究蜡烛燃烧产物冰块儿问题4:蜡烛燃烧的产物?石灰水二、燃着时(“蜡烛人”出生后) 【实验5】探究“蜡烛火焰”形成的原因 1. 实验方案(见学案,注意事项) 2. 实验现象(学生演示): 。 3. 实验结论: , 。 白烟被点燃蜡烛“烛芯”附近有大量石蜡蒸气,石蜡蒸气遇冷(铝箔管)会 变成具有可燃性的石蜡固体小颗粒(白烟) 问题5:蜡烛火焰产生的原因?二、燃着时(“蜡烛人”出生后) 【实验6】探究蜡烛燃烧时的“黑烟” 1. 实验方案(展示:如图5) 2. 实验现象: 。 3. 实验结论: 。 有黑烟产生石蜡燃烧不充分,会生成炭黑问题6: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的原因?图7 隔空点蜡图6 熄灭蜡烛三、熄灭时(“蜡烛人”消失时) 【实验7】探究“白烟”的成分 1. 实验方案(见学案,注意事项) 2. 实验现象: , 。 3. 实验结论: 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问题7:蜡烛熄灭时产 生白烟的原因?用“铝箔纸盖”盖灭代替吹灭蜡烛的目的?“蜡烛人”一生都经历了哪些变化?问题与分析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谢谢大家!注意事项: (1)盛有冰块的陶瓷盘子底部距离蜡烛火焰控制在10cm左右(不要太低),大约10秒后观察盘子底部的现象; (2)将塑料瓶倒扣在火焰上方时(不要离太近),火焰与瓶口相平为宜,大约10秒后盖上盖子(提前用喷壶向盖子中喷入适量的石灰水)、倒置、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冰块儿石灰水注意事项: 1.用碳素笔芯将标号为“A”的正方形小纸 片卷成“铝箔管”; 2.用“纸带”轻轻的将“铝箔管”夹住 (不 要太用力,否则容易将 “铝箔管” 夹扁); 3.将“铝箔管”一段斜插入 “烛芯”(与 桌面约呈45度),待另一端有白烟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