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16028

2018年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8次 大小:316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8年,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 cover
2018年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解析 2018年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浙江省考试说明的要求,充分体现温州市初中语文新常规的精神,凸显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注重方向性的引领。命题坚持“大阅读”理念,关注“整本书阅读”;重视课内外融通,注意方法指导;贴近学生实际,引导辩证思考。全卷稳中有变,变中求实,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出发,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求稳健扎实地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致敬名家经典,引导真实阅读 本卷遵循“大阅读”理念,引领学生走近名家,走进经典,思考生活,拥抱未来。 鲁迅是初中阶段文章入选教材数量最多的一位作家,现代文阅读即以钱理群编选的《鲁迅入门读本》为材料,在名家的引领下,让学生走进鲁迅的作品。所选材料从该书的“前言”到“目录”再到“选文”,贯通非文学作品和文学作品,相互既各自独立,又深具内在关联,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阅读、答题其实就是经历了一次几近于真实的“整本书阅读”过程。同时,在设题中多处联系教材与名著阅读内容,使学生重温并运用学过的内容,更全面更深入地阅读理解鲁迅。透过这位语言大师凝练的、老辣的、幽默的文字,触摸他内心深处对每个中国人的爱与悲悯,领略他的思想与情怀,以此向这位伟大的作家致敬。全卷有着浓厚的语文味,符合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本质,也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实际。 二、融通课堂内外,关注思维品质 本卷坚持一贯的阅读教学引领,拓展阅读文本类型,丰富阅读方式,改变僵化的模式化的阅读习惯,引导真实有效的阅读。 现代文阅读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追求课内外阅读融通。考题设置既从文本的特质出发,依文设题,又注重联系课内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文阅读题目中渗透名著阅读的考查,例如第6题,要求从必读名著《朝花夕拾》中选择文章,理解分析“前言”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对已有阅读积累和阅读体验进行再思考,真正读懂鲁迅文字背后的伟大思想,体会鲁迅文字的犀利和深刻。第10题“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则通过课内外比较阅读,在思辨中更全面地理解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以此考查学生在阅读中拓展联系、探究提升的高层次思维能力。第11题以文本中的人物称谓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思辨的色彩更浓。古诗文的第14题,巧妙运用课内的知识来为考查的文本做注释,课内外阅读结合紧密,自然无痕。古诗阅读的第12题和文言文阅读的第16题,也都指向探究式的阅读思维,不落俗套。 这些试题,摒弃了陈旧僵化的设题模式,注重高阶思维考查,极具思维含量,促使学生进行真实、深入地思考,从而真正走向文本的核心,对阅读教学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坚持学生立场,注重方法引领 本卷基于课标和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文本和命制题目。如现代文阅读,所选文章正是初中阶段课文的合理延伸。第7题要求阅读“目录”,探究编者编选《鲁迅入门读本》的意图,如同一个无形的阅读助手,在非文学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架起一座阅读的“桥梁”,帮助学生逐步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另外,文学作品阅读创造性地设置“导读”栏目,用启发式的问题和简洁有力的点评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文本的纵深处,让学生能够借助这些支架读懂文章,完成题目。第6题让学生做阅读笔记,给出了示例,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古诗阅读中,依据所考诗歌的特质,引导学生从“鹤发”和“儿童”对应的角度,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这些做法,都是为学生搭设“脚手架”,使学生更容易上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水平。 四、贴近生活实际,拓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