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45874

数学四年级上冀教版第6单元《认识更大的数》(认识更大的数)教材内容说明

日期:2024-05-1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7次 大小:184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数学,内容,教材,大的,认识,四年级
  • cover
《认识更大的数》教材内容说明 (一)单元教育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近似数。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在探索规律、估算一百万、一亿有多大,用近似数描述大数等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发展数感。 5、对现实生活中用大数描述的事物感兴趣,了解某些现象可以借助数字来描述,感受大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知道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就是认识万以上的大数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教材编排分为“计算器”“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三个知识模块。单元最后,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编学籍号”。 “认识万以上的数”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关于“数的认识”的基本要求,能够读、写万以上的大数,并能运用合适单位的数描述事物,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也是人们现实生活、工作和交流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学生从认识万以内数的到认识亿以内的数、亿以上的数,既是学生数概念的扩展,也是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体会数学价值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内客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精选现实事物和真实数据认识万以上的数。如,选择“我国南极长城站距北京的距离”和“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认识超过万(亿以内)的数;选择“北京故宫”和“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学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利用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学习用“四舍五人法”把精确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利用我国人口普查数据认识超过亿的数。 2、分段安排,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万以上的数包括万级的数和亿级的数,其中,万级、亿级数的读法,数的改写以及“四舍五人法”“十进制计数法”等,对学生来讲都比较陌生,所以教材把“万以上的数”分为“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段,并确定每段的重点。如,亿以内的数有三个重点:一是在万以内数读、写的基础上,总结含有两级数的读写;二是整万的大数的改写方法;三是用“四舍五人法”把大数改写成近似数的方法。亿以上的数有两个重点:一是认识我国的计数习惯和计数单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二是把亿以内的数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迁移到亿以上的数。 3、认数和用计算器计算相结合。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问题,探索简单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数的计算”的要求。本单元教材先认识计算器,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数学规律。然后,在认识大数中,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了解相关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如,第65页第1题,用计算器计算四个城市人口的变化情况;第72页第2题,用计算器计算2010年和2011年我国出游人次、移动电话、上互联圆等数据的变化情况。 本单元安排8课时(包括综合与实践),内容编排如下: 知识块 课时 内容 素材与活动 1.计算器 第1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2.例1,用计算器计算。 第2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例2,探索“角谷猜想”。 2.例3,选3个数字组数,用最大数减最小数。 2.亿以内的数 第1课时 读、写含两级的数 1.例1,我国南极长城站到北京的距离,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 2.例2,认识数位顺序表中,两级数的读、写。 第2课时 用“万”为单位表示整万的数;体验一百万 1.例3,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