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51990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径求学之道师说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含解析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723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8版,必修,苏教版,作业,课时,之道
  • cover
师 说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解析:D A项,“受”同“授”;B项,“不”同“否”;C项,“生”同“性”。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C 习,学习,动词。A项,老师/学习,动词;B项,疑惑/糊涂;D项,儒家之道/正确的方法。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师    其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D ①意动用法,以……为师。②动词,学习。③副词,表推测,或许,大概,恐怕。④代词,他(君子)们(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解析:A———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传道”古义为“传授道理”,今义为“布道”;“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小学”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今义为“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文”古义为“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今义为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陋之有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学于余 解析:B B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D两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性,论述了为什么要从师和从什么人为师的道理。 B.第2段作者先以感叹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接着就用三组比喻来论证。 C.作者在第3段中拿孔子的言行作为例子,主要在于说明不一定自己不如别人才向别人学习,鼓励人们应该虚心好学。 D.总起来看,《师说》着重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严正地驳斥士大夫们的恶意诽谤,抨击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思想障碍。 解析:B———三组比喻”应为“三组对比”。 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登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师襄:先秦古书中往往把职放在人名前,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身份。师襄,“师”为乐师,“襄”为名。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六经”,是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解析:D 《论语》不是“六经”应为《春秋》。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 答案:(1)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啊,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关键词:“师道”“庸”“年”) (2)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关键词:“所以”“其”“此”) 9.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话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却耻于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