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55496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11 醉翁亭记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357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部,教案,醉翁亭
  • cover
11 醉翁亭记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秋高气爽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赏景的好时机。在前面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雄伟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2.生难字词 (1)字音 滁(chú)  壑(hè) 琅(láng)  琊(yá)  潺(chán) 酿(niàng) 辄(zhé) 蔌(sù) 酣(hān) 弈(yì) 霏(fēi) 暝(míng) 晦(huì) 伛(yǔ) 偻(lǚ) 洌(liè) 肴(yáo) 觥(gōng) 筹(chóu) 翳(yì) (2)词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又深幽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 【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学生听懂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 (2)教师为生字标注读音,并要求学生齐读三次。 (3)学生放声自读课文,读三到四次。 学生轮读一次,齐读两次。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共四段。 第1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2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3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4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第2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明确: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请写出描写傍晚山林全景的句子。 明确: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本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1)写醉翁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7.“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8.第3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明确: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9.第3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明确: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10.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明确: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文中哪个字贯穿全文? 明确:“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步骤四 深层探究 领悟主旨 1.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写出《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