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66444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479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短文
  • cover
10 短文二篇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导入一(情景导入):配乐欣赏山水美景(幻灯片展示),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导入:同学们,面对这山明水秀、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描绘山水美景的优秀诗句,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学们,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好画,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 导入二(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1.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2.交流背景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征的一封信,信中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六十八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知识链接 (1)书: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5—433)。谢灵运是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是南北朝时期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 4.积累字词 (1)注音 陶弘景(hóng)   夕日欲颓(tuí) 沉鳞(lín) 竞跃(yuè) 欲界之仙都(yù)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2)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