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76712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课件 21张PPT

日期:2024-05-0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6792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文化,新的,源泉,作用,课件,21张
  • cover
课件21张PPT。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五课 文化创新走近莫言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第一人。? 主要作品有《檀香刑》、《丰乳肥臀》、《透明的红萝卜》、《藏宝图》、《红高粱》、《拇指铐》、《生死疲劳》、《酒国》、《食草家族》、《红树林》、《蛙》等。 文化创新 为什么莫言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颁奖词说明了什么问题?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什么是实践? 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判断: 1)动物的活动是不是实践? 2)主观意识活动(思想)是不是实践? 3)个人的实践活动能不能离开社会?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故事融合了多种混乱的异质,最终通过一种强烈的刺激来塑造时代背景,从民间的角度给读者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展现的是一种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 在对时代背景进行塑造时,莫言通过狂欢式的语言形式给读者展现了抗日战争初期的时代情绪,既有压抑、荒凉、凄楚、沉闷,又有欢乐、抗争、激愤,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下奏响时代的旋律,在冲突与纠结之间表达一种忧郁的悲剧感,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给人民造成的祸患,有因为列强入侵带给人民的毁灭性伤害。 走近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 12岁的“黑孩”在运河工地里干活,因“师傅”小铁匠饥饿难耐,就到旁边的菜地里拔萝卜,被看田人当场捕获,押送到工地,工地负责人专门为此召开一次可怕的批斗大会。 尽管作者有意淡化故事的时代背景,但从人物特定的语言和行动中,读者仍然可以知道故事发生在“文革”中。小黑孩这个聪明、善良、本应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的孩子之所以生活得这样悲惨,显然有家庭、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狠心的后娘使家庭变得冷酷无情,小铁匠体现了人心的险恶,极左路线造成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乡村的普遍贫困。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创作的一部体现中国作家良知、反映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力作。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数千农民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大量种植蒜薹,结果蒜薹全部滞销,县政府官员却不闻不问,忧心如焚的农民自发聚集起来,酿成了震惊一时的“蒜薹事件”。这起被报纸报道的事件促使莫言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35天,创作出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力作。 90年代莫言最出色的小说 《酒国》,是莫言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借助“酒”这种饮料,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场生态,抨击了官场的腐败,被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誉为创作手法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中国小说。 为什么不同时期莫言作品的主题各异?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