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78946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1927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
  • cover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泄气(xiè)      要塞(sài) 签订(qiān) 督战(dū) 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歼灭】消灭(敌人)。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交流点拨】第1、2两句是导语部分,其余部分是主体部分。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思考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来写,并完成图表。 【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具体叙述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时间 渡江 大军 地点 兵力 渡江 人数 20日夜~21日夜 中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30万 21日下午5时~ 22日22时 西路军 九江—安庆 35万 三分 之二 21日下午5时~ 22日22时 东路军 南京—江阴 35万 大部 3.通读全文,口头复述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交流点拨】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如何: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二、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交流点拨】准确。①题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百万”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②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毫无斗志”。③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交流点拨】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敌情一样,并且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中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在叙述中路军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三、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这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彩鲜明,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