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93034

(解析版)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1212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
  • cover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等考试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的答案,请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标号内;第II卷的答案,须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学科素养,是学生或学者在本学科内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即将迈入高三的您,是否明确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下选项不属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 A.全球史观 B.时空观念 C.史料实证 D.历史解释 2.“国家”,是一个复杂的很难形成公论的概念。关于国家的起源,有自然说、契约说、武力说、私有制说、氏族说等多种认识,梁启超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氏族说”。就 古代早期中国政治制度而言,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招贤纳士、选贤任能。卫国的商鞅将秦国打造成虎狼之国;同为卫国的吴起则先后在鲁、魏、楚主持国政;而楚国的伍子胥助吴王立下霸业。这反映了( ) A.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天下一统的趋势 C.血缘政治受到冲击 D.百家争鸣的局面 4.在中国历史上,中原虽是群雄逐鹿之地,却往往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西域、巴蜀、塞外等地区则时常建立地方割据政权,江南地区也多有出现。这说明( ) A.民族分离主义势力长期存在 B.交通通讯条件影响中央集权 C.自然环境差异阻碍文化认同 D.大一统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 5.东汉末年,刘备集团向朝廷上奏进刘备为王的《汉中王劝进表》中,其中官员劝进顺序上,以朝廷先为册封的马超和朝廷认同的许靖等人为前,而军功上位的赵云等人在后。由此,说明该时期( ) A.中央权力较为强大 B.看重正统政治地位 C.实行重文抑武政策 D.科举制度步入瓦解 6.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 ) 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 C.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 D.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 7.下表是辽、金、宋政权建都情况 辽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东京(今辽宁辽阳)、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 金 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东京(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河南开封)、北京(今内蒙古宁城)、中都(今北京) 宋 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县)。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 由上表可推知,当时( ) A.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 B.北方仍具有较大经济优势 C.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 D.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迁移 8.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清朝日常政务主要归六部等分理,没有外交部,对外关系一直都由类似于藩务、夷务和商务机构来承接。外交部之所以出现很晚,主要是因为( ) A.“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 B.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C.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 D.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 “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