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97604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单元质量检测语文版必修4(含解析)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157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2018,文版,解析,必修,诗言志
  • cover
单元质量检测(二) 诗 言 志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1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将子无怒      将:愿,请 便言多令才 便言:善于辞令,有口才 阿母谢媒人 谢:告 B.视死忽如归 忽:轻忽,不在意 守拙归园田 拙:愚拙,指自己不会玩弄机 巧、巴结钻营 德音孔昭 孔:甚,很 C.不素飧兮 飧:熟食,泛指吃饭 山不厌高 厌:厌恶 女也不爽 爽:违背,差失 D.不稼不穑 穑:收割 及时相遣归 相:相互 渠会永无缘 渠:他,指焦仲卿 解析:选B A项,谢:谢绝;C项,厌:满足;D项,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有指代作用,译成“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枉用相存 相见常日稀 B.府吏见丁宁 君既若见录 C.盘石方且厚 父母且不顾 D.何敢助妇语 楛矢何参差 解析:选B  B项,“见”均为第一人称代词,我。A项,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并且指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表双方的动作,相互。C项,连词,并且;连词,尚且。D项,副词,怎么、竟;副词,多么。 3.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①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②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③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④偭规矩而改错 ⑤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⑥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⑦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④⑤⑦ 解析:选B ①“于”通“吁”,②“泽”通“”,③“燕”通“宴”,④“错”通“措”。 4.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解析:选C C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均运用借代手法。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3分) (1)《氓(卫风)》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      ———。 (2)曹操《短歌行(其一)》中“      ,     ———两句,以明月作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揽求天下贤才的迫切心情。 (3)《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描写了绿树成荫的清幽环境,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答案:(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3)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二、阅读能力训练(42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6分) 无 衣(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6.“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无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3分) 答:        参考答案:(1)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2)逻辑上有因果关系。(3)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目的有二:①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②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7.每章首二句采用问答形式有什么好处?(3分) 答:           参考答案:全诗三章,每章首二句都采用了问答的形式,问得很有力,回答得也很有力。“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读来掷地有声,把强烈的团结友爱之情和同仇敌忾之气都表现了出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