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05852

山东省乐陵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基础题(学科特点)解析版

日期:2024-05-0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337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山东省,乐陵,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
  • cover
化学基础题(学科特点) 一、单选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解:A.蚕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为蛋白质的特有性质,可用于鉴别蛋白质类物质,故A正确;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苯并芘等稠环芳香烃物质,可致癌,故B正确; C.加热可导致蛋白质变性,一般高温可杀菌,故C正确;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D错误。 故选:D。 A.蚕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苯并芘等物质; C.加热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下列贡献与中国科学家无关的是(  ) A. 创立侯氏制碱法 B. 发现青蒿素 C.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发明元素周期表 【答案】D 【解析】解:A、中国科学家侯德榜发现了侯氏制碱法,故侯氏制碱法和中国科学家有关,故A错误; B、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故B错误; C、中国科学家最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故和中国科学家有关,故C错误; D、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和中国科学家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A、侯德榜发现了侯氏制碱法; B、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C、中国科学家最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史,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并关注科学动态的发展,难度不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蜡炬成灰泪始干”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 B. 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 C. 可用热的饱和Na2CO3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矿物油(主要成分是脂肪经) D. 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解:A.蜡炬成灰泪始干包括两个过程,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这一过程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油受热变为蜡蒸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A正确; B.Al2O3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故B正确; C.碳酸钠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加热使碳酸钠溶液碱性增强,能使动物或植物的油脂发生水解,但矿物油的成分是烃类,不与NaOH反应,故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去除金属表面的矿物油,故C错误; D.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应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故D正确; 故选C. A.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B.制作耐高温仪器所用材料熔点高; C.加热使碳酸钠溶液碱性增强,能使油脂发生水解; D.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应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A. 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B. “水滴石穿”主要原因是溶有CO2的雨水与CaCO3作用生成了可溶性Ca(HCO3)2的缘故 C. 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并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 “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