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21356

【浙江选考】高中生物二轮题型增分练—必考选择题(1-25题):考点5 遗传分子生物学基础(A)

日期:2024-05-0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25768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选择,基础,分子生物学,遗传,考点,1-25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题型增分练—必考选择题(1-25题):考点5 遗传分子生物学基础(A)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解: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错误; B、S型菌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已经失活,但其DNA经加热后没有失去活性,B错误; C、S型细菌中的DNA能将部分R性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S型菌和R型菌,C错误; D、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D正确。 答案:D。 2.【解答】解:A、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 B、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重组,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能证明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C。 3.【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A错误; B、与被标记的噬菌体混合的细菌不能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B错误; C、实验一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后与细菌分开,再经过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培养时间过短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C错误; D、搅拌的目的是将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若搅拌补充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D正确。 答案:D。  4.【解答】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细菌,而细菌未被标记,因此子代蛋白质外壳不含放射性,A正确; B、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共释放出100个噬菌体,这100个噬菌体都含31P,但有其中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有2个,因此含32P与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2:100=1:50,B错误; C、噬菌体增殖所需的模板来自噬菌体,但原料、酶等来自细菌,C错误; D、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则腺嘌呤数目=500×2×20%=200个,鸟嘌呤为500×2×30%=300个,则该过程至少需要300×(100﹣1)=297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错误。 答案:A。  5.【解答】解:A、①为双链结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分子中嘌呤碱基数都等于嘧啶碱基数;②为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其中的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A错误; B、遗传基因在①DNA上,密码子位于mRNA上,而②为tRNA,B错误; C、tRNA是DNA转录形成的,C正确; D、噬菌体为DNA病毒,其中只含有DNA一种核酸,不含tRNA,D错误。 答案:C。  6.【解答】解:A、DNA分子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形成磷酸二酯键,而不是形成④氢键,A错误; B、C和G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根据氢键的数目可知,③的名称为鸟嘌呤脱氧核苷或胞嘧啶脱氧核苷,B正确; C、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C正确; D、⑤碱基对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决定了DNA的特异性,D正确。 答案:A。  7.【解答】解:A、S为脱氧核糖,A错误; B、两条链反向平行,B错误;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1=T2、T1=A2,因此A1+T1=A2+T2,即两条链的A+T含量相等,C正确; D、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DNA分子C和G的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D错误。 答案:C。  8.【解答】解:A、在DNA结构中,化合物乙的种类有4种,如A、T、C、G,A错误; B、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丙磷酸、一分子甲脱氧核糖和一分子乙含氮碱基组成,B正确; C、化合物甲、丙交替连接位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外侧,C错误; D、化合物甲、丙之间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