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30996

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考点09+我国的分配制度

日期:2024-05-1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4次 大小:2369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考点,备战,2019年,高考,政治,一遍
  • cover
(一)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由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实行现行的分配制度。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发展市场经济,需要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以追求最佳效益。只有让不同资源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调动所有者的积极性。因此,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4)实践证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的劳动热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2.要求: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创造更多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①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等获得的收入。 ②工资性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工资。 ③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性支付和家庭间的转移性支付。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 ④经营性收入,又叫商业买卖收入,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包括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所产生的收入;农民通过经营家庭承包的土地而获得的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但并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收入都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着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2.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4.原因: (1)必然性: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①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②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 ◎共产主义劳动,是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劳动者为了社会需要而进行的不计报酬的劳动。具有自觉性、普遍性、全面性、乐生性和直接社会性。共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